首页 中心介绍 行业动态 生态基地 中心介绍 地标产品公示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中药研究 中药种植 农产品行情 云南地标产品 贵州地标产品 重庆地标产品 湖北地标产品 湖南地标产品 广东地标产品 福建地标产品 浙江地标产品 江苏地标产品 安徽地标产品 山东地标产品 河北地标产品 河南地标产品 山西地标产品 陕西地标产品 内蒙地标产品 辽宁地标产品 吉林地标产品 云洪堂 专家科研成果 天香草养生茶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滚动公告
道地药材高标准种养植基地联盟
地标产品全生态种养植基地联盟

介绍:北京中品会经济学研究院地标产品研究中心是专业开展地标产品生态种养植和科研协作的机构,联合了全国多家地标产品生产基地,发起成立生态种养殖基地产业协作联盟,以推进道地中药材和优质生态食材的生产和满足市场供应。

第一阶段联合的企业有:甘肃沃岐堂中药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康合中医药集团、重庆市药王谷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三河市新农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云洪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恩施来凤杨奎种植合作社、山东省金镰刀有机肥有限公司、内蒙古赤峰敖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信阳商城天崇天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随州神农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等,推动建立并引领种养殖行业的优质生态食材产品生产,把功能型食材高标准生产基地和全生态型地标产品生产供应作为重中之中,以满足了现代社会人群对高品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和供应服务,联盟基地已初步实现每年满足20000个家庭的基础消费规模。

第二阶段将建成种养殖基地企业200家左右,目标是能满足10万个家庭的食材和产品的日常消费。

服务方向:

农产业升级设计;中药材种养植;生态农产品种植;产品初加工、仓储;功能型食材开发;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高品质食材供应;定制生产、订单供应;产品标准研究和制定;应急供应;中医农业技术推广;健康文化推广等

发展目标:

联盟基地未来能形成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规模,粮油蔬果种植面积100万亩及特种农业生产,能持续供应100万个家庭的日常健康食材产品的消费规模,带动产业链就业8万人左右,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和中医农业健康发展模式,建立全生态农业发展标准和中医农业应用技术标准,对标国际品质的同时,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系统标准。

2021年6月26日

基地生产监督电话:010-87017722-666
协作联盟官网;www.xinnongren.org

文件下载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
我的链接
·中草药如何调理三高?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示2021第1号
·三河市新农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江西山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新农人联盟

大学生回村发展,在江西省寻乌县高布村已经是一件平常事了。

在很多人眼中,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是为了跳出农门、走出大山。高布村的大学生们为何“逆行”?是什么吸引他们返回家乡呢?

事情还得从2016年说起。

当年,针对“十三五”深度贫困村高布村,全国供销总社派出扶贫干部吉志雄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4年多来,扶贫工作队根据高布村实际情况,发展蔬菜、百香果、脐橙、光伏等产业,这个曾经的“空壳村”,村级经济收入已增长到现在的45万元。

“村里现代农业发展有些模样了,但还需要继续挖掘培育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供销总社驻寻乌县晨光镇高布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吉志雄说。自从驻村以来,他便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他的感召下,目前回村发展的大学生有十余人,这些年轻的身影,给偏远的农村增添了几分靓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如今,在高布村,有的在读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家乡扶贫工作,有的大学毕业生考回村里当起了扶贫专干,有的在外打拼数年的大学毕业生依托村里的扶贫产业做起了大事业……

  “80后”青年返乡当起“新农人”

站在硕果累累的哈密瓜大棚内,刘日伟脸上洋溢着喜悦。大棚内,一个个沉甸甸的哈密瓜即将瓜熟蒂落,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托着沉甸甸的哈密瓜,刘日伟一脸喜悦。人民网  罗娜摄  走出家乡,去外面闯荡,曾是当地不少年轻人的梦想,“80”后刘日伟也不例外。“我从广州医药学院毕业后便一直在外创业,由于经验不足,前后几次共亏损了几十万,多亏吉书记邀请我加入村里的扶贫工作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一直在关注刘日伟的创业情况,当得知他的装修公司面临倒闭时,我去他家找他谈话。”吉志雄说,农村的发展舞台不比城市小,只要干劲在,在农村一样能创业,而且一样能赚钱。

其实,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刘日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6年以来,在国家供销总社的大力帮助下,高布村建设大棚蔬菜基地60亩,并引进山东寿光数十年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经验,根据寻乌县当地种植环境,进行个性化创新,并成立中国农批驻村公司,目前已吸纳百余名村民参与其中。

“村里建了这么多大棚,这就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呀。”在大城市闯荡过的刘日伟一下子便嗅出了其中的商机。今年3月,他向驻村公司租赁14亩果蔬大棚,聘请10多个贫困乡亲种植哈密瓜。

“第一季哈密瓜产量达到5万斤,驻村公司帮忙对接深圳消费扶贫中心、赣州中农批发市场,已于7月底全部出售,销售额达10万余元。”刘日伟笑容满面地说到,“农业不应该只是老年人才可以做,年轻人一样能行嘛,下一季度准备种植西红柿。”

从播种到丰收,前后也就3个月左右的时间。据了解,为保障初次涉足农业的年轻人能够顺利创业,驻村公司不仅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还提供销售帮扶,多方面打消“门外汉”的顾虑。

晨曦微露,阳光洒进大棚内,留下一地金黄与满室的温暖。如今,刘日伟不仅成长为高布村的产业致富带头人,还光荣地入了党,他时常感叹:“作为‘新农人’,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90后”教师变身“经营能手”

时光回到2018年初,在吉高布村的首届在读大学生座谈会上,即将从赣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刘长城在心里埋下了回乡发展的种子。

“吉书记带着我们参观村里的蔬菜大棚并组织采摘交流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村里的大棚,通过交流,我对家乡近年来的变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长城历历在目。

怀揣着这份初心,刘长城一边在村小兼职教书,一边参加村里的扶贫专干考试。2018年5月,他考取了高布村的扶贫专干,三个月后又顺利入职驻村公司,经过两年农产品销售、策划、管理的历练后,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经营能手。

近日,记者见到刘长城时,他刚从中国供销赣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回来,第二天又要参加寻乌县百香果产业培训班。

“大家好,这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赣南脐橙,来自赣南寻乌产区……”每次参加展销会,刘长城不仅能熟练地推介产品,从场地对接,到场馆布置等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入职一年多时间,他一共参加了三次大型展会。

首届消费扶贫博览会江西馆寻乌展区。刘长城摄  “一开始父母不理解,他们认为大学生的目标就是走出大山,而我却偏偏‘逆行’回到农村。”刘长城坦诚地说,“咱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得到过许许多多帮扶,现在我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帮助村里其他人。”

在向父母详细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内心想法后,原本在外务工的父母也回到农村,陪着儿子一起“奋斗”。“在村里忙前忙后虽然辛苦,但看着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也进步不少,我们更多是为他感到高兴。”刘长城父母说。

如今,1997年出生的刘长城已是全村最年轻的预备党员,通过努力,今年他还将拿到专升本毕业证。刘长城经常说,“自己的家乡自己不建设,谁来建设?”

  “00后”学子成为“恋乡人”

“这些小后生就像变戏法,轻轻松松就把我家里的百香果销售一空,有他们帮忙卖,我们安安心心把果树种好就可以了。”近日,在高布村百香果基地里,果农们一边劳作,一边谈论村里大学生们“变戏法”卖百香果的事。

8月10日至11日,寻乌县百香果产销对接会暨百香果上市发布会举行,通过直播,销售百香果14万公斤,创下了该县单日线上销售水果的新纪录。

这一纪录是由高布村归乡大学生产业发展团队和暑期在村学生们共同完成的。

高布村大学生暑期实践生在基地采摘百香果。刘长城摄  为家乡办场水果上市发布会,是高布村大学生们的美丽心愿。时下正值寻乌县百香果收获的黄金时节,高布村20多名大学生积极对接各类电商销售平台,全县280多名客商和果农参加了此次活动。

“现场通过20多个直播间在线进行实时直播,观看者达到14万余人。”筹备此次活动对于刘秋仁来说可谓是得心应手,作为天津师范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每年暑假都会在村里做兼职,“一方面锻炼了自己,另一方面也为家乡做事。”

“每一位大学生都是高布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几年高布村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吉志雄在第一届大学生座谈会上说的话深深扎根在“00后”刘翠萍的心里。今年刚刚大专毕业的她已决心在家门口发展,并先后报考了县里的教师岗位和基层服务公共专岗。

“高布村今年暑期回村兼职的大学生共有6人,占全村在读大学生的20%。”吉志雄说,2016年至今,高布村陆续建立了村务微信群、大学生爱村交流群、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乡村振兴青年服务站等,这些群团引领开展了大学生座谈会、大学生暑期扶贫实践、大学生直播家乡扶贫产业等系列活动,吸引了40多名大学生参加。

 

此外,在大学生的集思广益和积极协作下,高布村小学校园变得越来越干净美丽,近800平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了全村的文化活动新高地,占地2000平米的高布村文化广场落成,入户小道硬化达100%,安装路灯200盏,实现主干道和人口聚集区全覆盖。

如今,高布村不仅实现脱贫退出,去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达8000多元,同时,村里还培育了十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和青年致富能手、扶贫专干,占近些年大学生总数的30%。

这些年青人正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青春“逆行” 江西山村振兴路上“新农人”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版权所有:道地药材高标准种植基地联盟|地标产品全生态种养植基地联盟|中药材基地|道地中药材供应|GAP认证|
单位地址:北京通州区新华西街万达广场A座 中品会生态农业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010-87017722-666 18701117900(微信) 传真:010-87017722-667 Email:xinnonren@139.com
浏览次数